文章故事
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鬼故事短篇 | 民间鬼故事 | 恐怖鬼故事 | 真实鬼故事 | 校园鬼故事 | 乡村鬼故事 | 内涵鬼故事 | 长篇鬼故事 | 灵异故事 | 古代鬼故事 | 都市怪谈 | 万圣节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真实鬼故事>文章内容

人性——平衡

作者:故事大全 来源:不详 时间:2021-3-31 阅读:3

  

说到人性这就要发人深省了,因为人性=人心。词语说人心险恶词语说又说赤诚之心。那到底人性是……

早在几千年前孟子提出“性善论”《三字经》中也说到“人之初,性本善”在《孟子?告子上》中说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以上理论的出发点就是——性善论。注意是人性向善,不是人性本善。但是对于孟子的文章描述,他认为人性还是本善的。孟子的观点就十分明朗了,他认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

与其同时期苟子提出了相反的论点“性恶论”

与“性”相对的是“伪”。“伪”是人为、后天加工的意思。比如,仁义礼智信就是“伪”,是人为教化的结果。他认为:“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伪合,然后成圣人之名,一天下之功于是就也。”荀子明确把人性限定为人的自然属性:“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而把仁义礼智信归为“伪”,是人的社会属性。换言之就是“善”是由后天学习来的而“性”是人生来就有的并非后天得到的。所以他的得出了人性本恶的观点

这两者都阐述了对人性的观点,苟子从逻辑上阐述,孟子从道义上来阐述。两者站的角度不同所以并没有高低之分。都没有完全的概括人性。

哪有怎样理解人性呢?

人性应像这太极一样趋于一种平衡,在善和恶之间不断挣扎着在人性和兽性之间徘徊。没有极致的恶也没有极致的善。人从生下来他可知道何为恶?何为善?他不清楚他依靠的正是本能,善恶的结合。所以人性是平衡的他本就没有善恶之分不过是外界,后天影响才打破了平衡让其中之一占据了优势。

 

我再来问问人为何俱鬼?答案并不难看见,因为心,人天生对未知的恐惧,对“黑”的恐惧,此时人性的恶就显露出来了。如若一身正气,光明磊落又何惧那鬼此时人性的善有出来了。谁有说鬼不分善恶呢?这世间万物都是这道理。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上一篇 红纸车   下一篇 我妹的身上的怪事
随机推荐文章
·绿色的同学(上)
·笔仙来了
·运毒的女鬼
·没有过的网吧
·芙蓉河畔有个芙蓉坳
·人偶司机
·意外之旅
·校园畸形者
·香港学院流传的鬼故事
·拔河
·幸运的庇护
·财迷心窍2
·冥界警局
·惊悚游戏
·还钱
·聊斋之红衣骷髅
·墓地跪事
·蓝色旗袍
·馋鬼捉弄人
·诡秘的宿舍
·警局诡事
·新买的枕头
·太平间值夜班
·脱落的头发
Copyright © 2007-2014 鬼故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