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故事
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鬼故事短篇 | 民间鬼故事 | 恐怖鬼故事 | 真实鬼故事 | 校园鬼故事 | 乡村鬼故事 | 内涵鬼故事 | 长篇鬼故事 | 灵异故事 | 古代鬼故事 | 都市怪谈 | 万圣节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民间鬼故事>文章内容

贵州民间丧葬习俗

作者:故事大全 来源:不详 时间:2021-2-23 阅读:4

  

有生自然就有死。
在乡村,一位老人到了他的最后时光,家里人知道他就要走了,会在堂屋的中央摆上一张桌子,一般是较小,平时用来吃饭的那种。把老人抱到桌子上,取两个碗给他踩着,碗需要反扣转来。这时老人的长子就站在老人身后,一手扶着老人,另一只手则托住老人的下巴,使老人在落气后不至于大张着嘴,那样不雅观。这时还要找一枚硬币给老人含着,如果一时找不到硬币,纸币也行,卷成一个卷就行了。另外的子女就给老人换衣服,裤子。一般来说裤子是要穿五条的,衣服七件。也有多穿的,裤子七条,衣服九件,但无论多少必须是单数。如果是女老人,还必须裹脚。这项工作一般是女儿或儿媳来做。待衣服,裤子,子等全部换了穿上后,就会把青线或白线的系腰给老人系上。系腰共两棵,一棵小系腰,一棵大系腰,系腰的线数是有讲究的,一般是老人有多少周岁,再加四岁,四岁说的是天一岁,地一岁,爹一岁,娘一岁。比如逝世的老人有七十六岁,那给他系的系腰就是80根线捻成的,但如果老人高寿,超过了九十岁,腰带就可以用成一百根线了。取一个整数,图的是吉利。
在大人们忙着为老人净身,换衣的同时,老人的孙子辈就会团团跪在四周,一边哭泣,一边把纸钱不住花了放在火盆里烧,这叫“落气钱”,共有三斤六两,待冷了后,装进一个红布缝成的三角袋里,待入殓时放在老人的头下!
收拾妥当后,大家就把寿木的顶盖取下来,安放在堂屋的正中央。再把老人从桌上抱下来,平躺在棺盖上,棺盖是翻转的,大头朝里,小头朝外。这时取一张白纸蒙住逝者的面部,再把庄稼人犁地用的犁头取下来,放在胸部,犁尖朝着头部,我不清楚这样做是什么意思,估计是犁头是耕地用的,人死后一般是埋入土里,把这犁头放在逝者身上,寄予了对土地的一种态度吧!这时在棺盖尾部会点上一盏灯,名为“长明灯”,这时还要再取白纸把神龛上家神祖宗的画像蒙起来,大门、耳房门也不例外。白纸的贴法有讲究的,不能端端正正的贴,而应把白纸贴成一个竖直菱形的样子。贴好白纸后,再取一沓来,张数与逝者的年龄相同,打制成一络络的,分开后裹在竹子上或较长一点的树干上,斜放在瓦檐下的梁上。这叫“望丧钱”,待老人下葬后还未填土时把它烧在棺木上面。
待这一切收拾完毕,就有人取一挂鞭炮,用烟头点燃引线,这鞭炮一响,村里的人家也就知道有老人走了,同时堂屋内死者的女儿、儿媳及其它在场的的亲人惊天恸地的哭声也随即响起。
在这些女性亲人嚎啕大哭时,孝家的男性人物,早已忍住无限的悲伤,聚在一起商量后事。首先自然是去找道士批书,这件事需要对死者和家族中人生肖、生日等熟悉的人去,一般是长子。待把书批回来,就知道老人将在何时入殓和下葬。入殓时需要些什么对象等,道士都会写的很明白,而赶来的亲戚或本村的族人就四处忙开了。因为有些东西比较难找,或是较麻烦,比如说茅草。有时会写成需要七座山上的七匹茅草,你就必须跑七座山去采来才可以的。
死者入殓一般是在夜间,但也分时辰。不到时辰一般是不会入殓的,譬如有些时候会在寅时入殓,寅时是凌晨三点到五点。这就需要熬更守夜的等了。
入殓前的准备工作却是可以先做的。而请了帮忙入殓的人,一般是村中较正直,有诚信的人。毕竟是一个人的生死大事,谁家都不会虎、随便的对待。待时辰差不多了,入殓的人就把从河沟里背来筛细了的泥沙均匀地铺一层在棺内,不知道这是不是与土地的又一种联系。弄平滑后,就把打了孔裁成正方形的纸钱铺在上面,纸钱是斜着放,把纸的两角沿着棺木的中线,一张一张的直铺到棺尾。黄纸铺三四层,把下面的泥沙完全盖住就行了。接着放草纸,草纸的面积较大。对折成三角形后才放的,觉得差不多了,就把用白棉纸制的条带放进里面,横的二十根左右,纵的十三根,先穿插起来,不至于混乱,接着又放对折过的白棉纸,放纸的多少与棺木的大小,死者的体形有关系,总之是适度就行,不要装殓后觉得差太多或太饱满而盖不上棺盖。
看看时辰已到,孝子就一个抱着老人头部,一个轻抬着腰,一个抱着脚,其它的人帮着,死者就被放进了棺木里,这时就要把老人走路时烧化的纸缝好后拿来,放在老人头部给他枕着,接着就会把大系腰给解了,小系腰则仍然系着。接下来就是把先前安放好的纸,按顺序一层一层地包裹下来,最后把白棉纸带系紧,结成网状的样子,如果有不紧的地方,就会用稻草或麦秸,外面用白纸裹了,把较为松散的地方塞紧,弄严实后,就只等盖棺了。这是死者与生者的最后时光。孝家就会找一个干净的盆,盛了清水,再找一块红布,在水中弄湿后又拧干,依长幼次序给老人洗脸。先长子,儿媳,最后才是嫁出门的闺女。死者安静地躺在棺中,让他的孩子们为他洗脸,小时候我看见这一幕,心中觉得很难受,现在看了,心中依然难受,就想死者一生,为儿女不知洗了多少次脸,而我们都只能在老人死后才有机会为他洗脸,想来令人恻然。
待老人的子女都为他洗脸后,就盖棺了,棺盖合槽对榫,很轻易地就盖上了。但事情并没有结束,主装殓的人抬起棺头,喝一声:“生魂出,死魂入!”连续两下,而这两下以后,再说一声:“装殓完毕,孝家大吉,鸣炮!”在外侯着的人就把鞭炮点燃,震耳欲聋的声音响起,哭棺的声音也响起来了,也就表示着从此阴阳两隔了。
从盖棺后到起经前的时间,孝家就忙着采办物品,通知亲人吊丧等事情。而村里的族人就到山上去砍松柏枝、竹条、剪纸、扎白花、设灵堂等等。直到起经的那天,才又开始忙碌起来。起经的这晚上,孝家请来帮忙的人都会来吃饭,吃过饭后听总管的安排。主要工作分成厨房部,接礼部,记帐部,待宾部等,以下的安排,就由每个部调节了。
起经前,一般都砍一根较细小的竹子,把下面的枝叶弄掉,只剩下顶部的一点,弄个弯,挂上道土写的灵位,这叫招魂幡,由孝子中的长子扛着,手中拄着的叫哭丧棒,一般是由乡村常见的那种马桑树的树干来做的!外裹着由白纸剪成齿状的纸条,看上去到是很美的,也有用竹子制的,那是找不到马桑树的缘故。
起经时会再一次放鞭炮,然后孝家的全部人物披麻戴孝按男左女右绕棺木转一圈,这次全部的人都必须参加,按长幼秩序,跪下后哭灵。一般是女的哭,有的儿媳或女儿,会一五一十地数着哭。哭死者的生平、苦难。更有的把自己的事也哭进去的,很是凄惋。
接下来的几天,都是道士在念经,因为没其它的事,村人也很少来,大大的堂屋内,死者安详地躺在棺内,而棺底的长明灯忽明忽灭的闪烁。道士诵经的声音持续不断地响起,而敲锣打鼓的声音,更让人心都揪紧了,前面跪成一圈的孝男、孝媳、孝女等,你只能见到一团覆着的白……
到开吊这天,远方的亲戚都来了。带着各种各样的祭礼。一般是到镇上去买的花圈,隆重点的会杀鸡宰鱼,以及洗了猪头来。以前有牵着活羊,活猪来的,那叫“活祭”,但现在一般都没有了。而更有的人家,其实主要是死者的女婿根据死者的性别,把纸扎的狮、马、鹿、象、或轿子、凤等都买来了,以示隆重,但实有铺张之嫌。孝家则主要扎一挂大钱,经济较好的人家,会弄的好一点,但一般只要扎出来就行了。大钱高高地挂起来,很是威风。
在外家亲戚来时,孝子孝媳就哭着出来迎接,绕着大钱走一圈,把来的女客人迎进丧堂大哭一场。另外接礼的人就把客人送来的祭礼接了过去,登记后送到保管室。而另外的东西就摆放在大钱周围,譬如花圈和另外的纸火等。乡里人称这些纸做的东西为纸火。
看着来的客人已差不多了,而后家人也已到了,就开始祭奠。乡村古老相传的规矩,祭奠必须得从后家开始。后家即女老人的娘家!后家人祭过后才轮到女婿家及另外的亲戚好友,帮忙人把客人带来的祭席拿到灵前,就开始了。
祭奠的过程是一个庄严肃穆的过程,分三步完成,主要由喊礼先生主持。喊礼先生一般是村中对白事较熟悉的人,一般能装殓老人的都会喊,有的村落找不到这种人,还得到远方去请。一、初献,亚献,二、读著,三、终献。初献,亚献完后,会让客人读著,也就是祭文。客人当中如有声嗓好,而祭文又写得具有真情实感,明白晓畅的,会引得许多观众在旁听。听到动情处,读祭文的哭,旁边的人也不断的抽泣,而有的更是大放悲声。不过这种隆重的祭礼只针对来祭席的人家,一般只带点祭礼,譬如只买点香蜡纸等来的,就称作烧纸,初亚终献礼做一遍喊了。
亲朋祭过后,接着就是族祭。凡是整个族里的人,一家一名代表,在死者灵前进行祭奠,如族里有能写祭文的也会读祭文。
族祭过后,举行家祭,家祭的过程比客祭和族祭要复杂一点,男女分做两排,首先让男的先绕棺到灵前,然后女的再出来。整个过程都由喊礼先生指挥。譬如他喊由东街而下转入西街,孝子就从东转出来,立在西面,反之亦然。然后有交班,面北等。整个过程复杂得很,最后男女分做两排按长幼秩序一溜排了下去。
然后又开始初亚终献。只不过家祭稍有不同,在初献过后,就让孝子读著,一般这都是具有真情实感的,所以听起来比亲朋写的那些表面文章更感人。而孝子一般都是乡村人物,并没有多少文化,那沙哑悲凉的声音读出来更令人难以倾听,禁不住的潸然泪下。
祭文读过后,接着亚献,亚献喊完,开始讲书。讲书通常是请道士先生,道士讲的内容,一般都是劝告世人如何尽孝,不作忤逆之人等内容。这是颇具教诲意义的,讲完书后,开始歌诗。歌诗的内容倒是古老得很,是《诗经 小雅之什》的《蓼莪》,但只歌吟其中一二四章。歌诗这一节,很有古风,而歌咏的声音回环起伏,催人泪下。歌诗一般是三遍,喊礼的先生从开始到现在,声音已大不如前,颇为沙哑,但只需喊完最后一道终献礼,事情也就完成了!
家祭过后,帮忙的人就开始把吃饭用的桌子抬到孝家较宽的地方,比如院坝里。第一层四条,第二层三条,架到第四层,也就只有一条了,用长二丈六尺的白布覆盖在上面。长凳一头摆放道士的锣鼓家?,另一头就抬一张大八仙桌来,再放上一把椅子,椅子上有一个板斗,板斗是一种乡村盛东西的容器,相当于升子,但又比升子大得多。板斗内装满苞谷,再点上蜡烛,香,油灯,摆上刀头斋饭,还有祭茶,祭酒,椅背上扎两根竹竿,竹竿上挂一件死者生前穿的衣物,还有帽子,上面再撑开一把黑伞来罩住,而八仙桌底下放半盆清水,水上取两根木棒搭住,放一双死者的鞋子在上面,水中则有木梳,篦子。拿回家去用,大吉大利,所以会有很多人想


上一篇 石人洞和石人洞的传说   下一篇 易入法门
随机推荐文章
·鱼愿
·等待丈夫的妻子
·萤火虫之墓
·人皮女子
·姐妹花
·借尸破案
·贡水河遇鬼
·爱情的报复
·隐秘的操控(二)
·家族的诅咒
·综合楼怪事
·每晚睡前几个诡异故事
·诡?(下)
·首尔异闻
·摔坏的龙头
·永生的男人
·防盗门(一)
·生病(段子)
·诡异村(上)
·诡异村(中)
·菜窖里的骨头
·我那荒诞离奇的幼儿鬼事
·这就是爱情(二)
·一个男人两个女人(二)
Copyright © 2007-2014 鬼故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