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故事
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鬼故事短篇 | 民间鬼故事 | 恐怖鬼故事 | 真实鬼故事 | 校园鬼故事 | 乡村鬼故事 | 内涵鬼故事 | 长篇鬼故事 | 灵异故事 | 古代鬼故事 | 都市怪谈 | 万圣节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民间鬼故事>文章内容

鬼学 第三章 中国古文字中的「鬼」

作者:故事大全 来源:不详 时间:2021-2-22 阅读:3

  

学 第三章 中国古文字中的「鬼」

作者:张开基

(我经过作者同意转贴,本文作者拥有著作权,非经同意请勿擅自转载、转贴、摘录或任何形式之引用,改作)

关于「鬼学」003

中国人有一种值得骄傲的文化优势;那就是中国历史不曾断层,而且中国文字(指繁体字)从甲骨文以来一直延续至今,虽然其间也曾有过改进减省,但是,并没有因为亡国或其他政治因素或者异族入侵而彻底翻盘过。

所以直到今天,只要认识字的人,即使在故宫博物院看到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多多少少也还能认得其中几个字,如果是用「小篆体」刻的印章,只要是中国人大半也能认得出来,如果是到了汉朝使用的「隶书」,几乎可以认得九成—–想想,汉朝距今已经是二千年前的事了,一些考古发现的「汉简」竹片木片上写的字,我们居然还能认得,这是多么神奇的事?

也因此,在中国的古文字中,至少在「甲骨文」中,我们已经可以找到许许多多写法大同小异的「鬼」这个单字;

当然,在后来的「大篆」、「钟鼎文」、「小篆」、「隶书」、「草书」、「正楷」等等也都有「鬼」这个字,但是,字形都和最古老的「甲骨文」字型几乎完全类似;

那么,「鬼」这个字,依照造字的体例来分类,是属于象形、指事、会意或其他呢?

其实,可以很确定是「象形字」,因为;第一,这个字的「甲骨文」和「小篆」的写法一看就知道是一种「动物」造型,有头部和身体,和其他动物造型的象形文字都有着明显的特征。

第二,甲骨文中的「鬼」字造型非常肖似自古以来传说中所描述的「鬼样」。

第三,甲骨文中的「鬼」字造型;在造字时所强调的特征完全符合事实状态。

在此,最值得探索的当然是第三点,因为,虽然大约有超过半数以上的人相信这世界上「有鬼」,但是,大多数人却又都不认为「鬼」是客观实存到可以随时找出来验证,所以当然就不太能接受和相信『在造字时所强调的特征完全符合事实状态』这样的说法。

这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只有真正「见过鬼」的人才会同意这样的说法;而且,有趣的是;虽然,所谓「活见鬼」的比例绝对没有像传说「鬼故事」那么泛滥和那么唬烂,但是,自古以来,人们「活见鬼」的实例却也绝对不少,不只是变成绘声绘影、加油添醋之后的恐怖故事,甚至被文人写成话本小说,编成戏剧、拍成电影— -甚至变成宗教范本,更或者登堂入室成为接受善男信女膜拜的对象(譬如各地万善同、有应公及中元普度的所谓好兄弟)

「鬼」,真的并不可爱,而且多半时候是可厌和可恶的,但是,倒也没有传说中这么可怕和恐怖,尤其是关于鬼的能耐方面,绝大多数时候都是被夸大渲染了。

现在,我们来看看「鬼」这个字在古代的造型(请参看图片);

它有个大大的头,有个比较小的身体,有手,但是,虽然有脚,脚却是蜷曲起来的,在某些「甲骨文」的写法上,变成好像一种跪姿;

其实,它的头是过大的,和身体的比例是超过我们正常人的,脸部变成一个叉叉,不是明确的五官,象征着确实有五官,但是,有点模糊不清。

在字典中对「鬼」的定义是:「人死后的精气」。

当然,对于我们活人来说;「鬼」是没有肉体的,虽然有时被看到时还是有像其生前的形貌,但是,只有形而没有肉体,所以,「气」可能是一个比较近似的形容方式。

而事实上,那种会被「看到」的鬼,特征以上半身尤其是脸部比较明显;这也是一种制约吧;因为我们人类认知熟人和陌生人的方式当然主要是以脸部为主,身形为辅;

譬如一个亲人或非常熟悉的人,如果单独站在远处,我们从背影可能就能立刻认出来,但是,如果他是站在一大群人之中时,单凭背影或身形,因为类似的较多,就不容易认出,这时,容貌就成了分辨的重要依据;

也因此,「鬼」不论是自然这样呈现,或者其自我认知可以决定如何呈现其形貌时,头部尤其面部容貌就成了重点部位;

而且,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新鬼大,旧鬼小」的说法,我可以肯定这是经验说法,是符合事实的;因为鬼的「灵气」是会随时间流逝而慢慢消散的,不论时间长短,是数日、数十日、数年或者数十年—–灵气终归会慢慢消散的,而最先开始消散就是突出部位,譬如手脚、耳朵、鼻子—– —特别是离身体中心最远的脚部;
所以大多数鬼故事传说中会提到「鬼没有脚」,这点也是很符合事实的。

也所以,可以看看那个古代的「鬼」字,特征是在头部的面容,而身躯就不是非常肯定,而脚部,那不是跪姿,而是像模糊的一溜烟状;

也所以,有许多日本关于「鬼」的画像甚至引伸出来有关漫画,都是头、手和面容清晰,腰部以下则画成烟雾状,关于这点同样也是符合真实状态的。

再看看这张漫画的造型,现今大概已经可以算是国际共通语言了,任何地区任何文化的种族,看到这样的图像应该都知道这是象征鬼魂,大概不会错认为其他东西。那么看看其特征:大头、手脚省略,下半身呈现一溜烟雾状,和日本古代绘画中的「鬼」或中国古文字中的「鬼」竟然能够如此类同,这当然不可能只是单纯的巧合而已。

弈蒌自天地自然人咀站


上一篇 马前课第11课的理解   下一篇 鬼学 第二章 「死后续存的生命」
随机推荐文章
·有趣的夫妻
·只想陪伴着你
·点灯之祸
·帅气的老师
·撞鬼之鬼咒
·种善因得善果
·真正的恋人
·乡下的奶奶
·千万别得罪女孩子
·第一次夜路
·暑假
·知恩图报之好人一生平安
·神器的发蜡
·损友的时间你不懂
·别让后悔成为遗憾
·约会相亲
·买个瓜都能出事
·恩爱的夫妻
·惊喜的婚礼
·小浪解问
·小别胜新婚
·喜得贵子
·我们的青春有回忆的见证
·西游记里面的秘密
Copyright © 2007-2014 鬼故事网 版权所有